上海:當好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

中國公家機關水肥清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分別於2018年1月22日、23日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開幕。新當選的上海市市長應勇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在總結過去一年經驗的教訓的基礎上,對新的時代背景下、上海市於新一年的發展重點及主要任務作出新的佈署。

回首過去一年,上海經濟運行平穩,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市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9%,成為第一個晉升“三萬億台中通馬桶推薦俱樂部”的直轄市。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增至69%,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產值增長5.7%。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創2012年以來最高,物價漲幅穩中趨緩,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穩定,金融回歸本源趨勢明顯,信息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增長態勢穩健。

在各主要指標保持穩中向好態勢的基礎上,地區內部經濟活力不斷提升。受益於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舉措的推進,上海力促全市發展動能轉換。通過落實“中國制造2025”上海行動綱要、制定並發佈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實施意見等相關措施,上海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的貢獻度,提升產業技術密度,推進全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2017年,上海的金融、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保持瞭10%以上的增長;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端醫療裝備等新興產業保持20%左右的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造業部分產值占工業的比重較去年提高瞭4.1個百分點。

作為改革開放重點區域之一,上海在機制體制改革、推進對外開放升級等方面走在全國全列。

其中,建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國傢戰略,是上海重要的試點任務之一,也是上海統籌開展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要舉措。國務院於2017年3月30日印發《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建設“三區一堡”、實施“三個聯動”。這是新形勢下上海乃至國傢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探索建設自由貿易區,不僅是上海市改革開放取得的豐碑式成果,更為全國其他地區開展自貿區試點提供瞭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上海自貿區憑借凸顯的政策優勢及配套保障,成為上海吸引外資的重要支撐之一。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的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實到外資持續保持上升態勢,2017年全面實到外資6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6%。

《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8年,上海將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繼續深入推進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的改革開放。同時,配套2017年發佈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幹意見》,加快構建服務國傢“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通過不斷放大政策集成效應,不斷打造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此前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順利獲批,《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在確定2018年全市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中承襲瞭其“建設五個中心”的要求。科技創新中心作為第五個“中心”提出,表明創新作為推動這座城市發展的內核動力,其引領作用已由經濟領域擴大至社會建設,是推進上海高質量發展的“主推手”和“發動機”。事實上,“四個中心”到“五個中心”的擴充,也正是順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實踐中的應用。

當前,上海已處於較高的發展水平上,人均GDP排名處於全國第一梯隊,與發達國傢所差無幾。顯然,“速度”和“總量”並非新階段上海面對的主要問題。在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是當地發展的首要準則。《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落實到產業層面,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上海經濟的重大支撐,通過加大創新力度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金量”是走出制造業高端發展、創新發展、轉型發展之路的必然要求。要盯緊科技進步大方向,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同時,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將上海打造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上海已然行至新時代起點上,在總結過去發展成效的基礎上,要住宅化糞池清理以躍升新高點為目標,不斷提高發展質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改革開放再出發信心,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arrow
arrow

    bbf559nx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